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道家学说的是

A.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冯友兰)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任继愈)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仁政和法治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太简”,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支离”。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之所以重要,也在于它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宋代出现的理论和技术发明

A.反映出中央政府对科学理论研究的关注 B.体现出古代科技的重分析轻综合的特征
C.对后来欧洲社会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重理论轻实用的特征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          京剧脸谱       京剧花旦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 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法律至上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弘扬民主与科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邮票中所反映的文艺方针提出时

A.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近现代史上四种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斯福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戈尔巴乔夫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讲的很多名言深深地铭刻在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请按照你的“历史记忆”,对小平的以下言论进行排序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 B.恢复高考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是对我国下列哪一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A.“神舟”3号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嫦娥”1号发射成功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

A.赞成“开明专制” B.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一历史人物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人物是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大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经典力学理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论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有利于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自问世以来便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之为“第七艺术”。阅读下列图片,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电影放映机是美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的
B.图二作品是格里菲斯拍摄的,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图二、图三都是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
D.图四是1927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过去通常认为,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前后,毛泽东等人才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肇始于李大钊1918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过程有近百年之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取向。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其核心原则及理论成果是什么?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两位学者的言论: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皮柯《论人的尊严》
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
【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并列举同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品?
(2)依据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精神的发展。
(4)以上几场运动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普罗塔戈拉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四】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2)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