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
A.燔诗书,明法令 | B.罢百家,尊儒术 |
C.立中正,定九品 | D.正君心,致良知 |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 | B.天人合一 |
C.皇权至上 | D.大一统 |
关于圆明园遭劫焚事件,时人李慈铭在其《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该日记片段( )
①揭示了圆明园毁于内外勾结的事实
②谴责了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趁火打劫
③来自听闻的内容真实性尚需考证
④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圆明园劫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专制说’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个观点”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期问 | B.洋务运动期间 |
C.戊戌变法期间 | D.国民革命期间 |
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航运业 | B.面粉业 |
C.机器制造业 | D.矿山开采业 |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第三世界国家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证明全球化时代
A.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 B.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
C.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 D.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这引起了不少国外钱币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研究中国的钱币历史。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以下如下图的两种货币,其共同点是 ( )
A.后世货币的基本范例 | B.便于长途贩运贸易 |
C.都是由政府铸造 | D.在当时都曾一度贬值 |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所属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的爆炸引发了数十年来最广为人知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此类石油泄漏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C.二战后初期 | D.20世纪70年代 |
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 B.人际关系的淡漠 |
C.社会风气的败坏 | D.价值观念的更新 |
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美术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规则、秩序影响市场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商业的特点,指出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商业的突破性发展并予以说明。
材料二
1933年,全球66国代表在伦敦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国际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与会期间,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选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但未获支持。7月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导致会议失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三
1944年7月,战后世界经济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就“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方案,美国提出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现金)份额的多少,英国则主张采取透支方式,不需缴纳现金。经过艰苦交锋,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会议期间,因担心美国借此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苏联始终心存疑虑,最终也没有批准该协定。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三指出制约两次国际经济会议顺利进行的相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际会议结果的影响。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摘自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3)据材料四指出市场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
年份 |
主要内容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
|
1980年 |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
|
1982年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
|
1984年 |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
1985年 |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
1987年 |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1989年 |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
2001年 |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同。
(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翎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闻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认识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