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传颂的教义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流行一段话:“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宗教教义的深刻影响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影响
C.体现了大企业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源:西欧宗教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宣称,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家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由此可知,加尔文在实质上(   )

A.否定了宗教的作用 B.否定了教皇的作用
C.否定了个人的奋斗 D.否定了改革的力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康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B.天主教教派分裂与改革运动
C.罗马教皇与世俗君主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D.在意识形态领域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教皇在一封信中写道:“他扬弃并败坏各种圣礼,否定借着禁食除掉罪恶的事,并拒绝每日举行弥撒。他把诸教宗的教令付之一炬。”这位教皇抨击的人是(   )

A.但丁 B.马丁·路德 C.伏尔泰 D.达尔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
B.对上帝提出质疑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