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了。
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
此人最可能是谁( )
A.孔子 | B.荀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张岱年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下列能证明儒家思想维新、开明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先秦诸子中的某位思想家曾大声疾呼:“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 B.老子 |
C.墨子 | D.荀子 |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段话蕴含了( )
A.朴素辩证思想 | B.无为而治思想 |
C.道法自然思想 | D.天人合一思想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