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 |
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
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
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 |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
C.着重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
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图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两国发表公告 |
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
C.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
D.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提供粮食,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粮食自给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方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三个世界”的划分 | B.“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