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这一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下列哪一方针( )
A.“另起炉灶” | B.“求同存异” | C.“一边倒” | D.“不结盟”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而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政权的外交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反对霸权主义”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另起炉灶”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在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
苏联 |
美国 |
其他国家 |
第一年 |
30 |
21 |
49 |
第二年 |
41.3 |
0.4 |
58.3 |
第三年 |
51.759 |
0.003 |
48.238 |
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
C.第三世界的合作原则 | D.求同存异的方针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新时期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下列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 | B.参与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
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从1955年4月到1964年的十年间,中国同25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相关的是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D.尼克松访华 |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求同存异” |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
C |
尼克松总统访华 |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D |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求同存异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