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普罗泰戈拉强调“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苏格拉底提出      是人内在的灵魂,          对美德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7.1900年,物理学家           提出了量子假说;      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28.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起了__       __运动;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__     __;政治上主张实行          
29.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                            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胡适在《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由此可见,胡适主张(  )

A.托古改制 B.君主立宪 C.文学改良 D.民主共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这一潮流“新”在

A.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B.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C.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述了与钱玄同的一段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说明
①鲁迅先生对新文化运动仍心存疑虑
②新文化运动在启导国民觉悟方面发挥了作用
③鲁迅先生拒绝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
④愚昧麻木的国民对新文化运动普遍反应冷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几个中文系学生看了这段话,对“那时”具体是指哪个时期意见不一,他们向一位历史系教授求教,得到的答案是指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前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B.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无产
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
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
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
映的历史事件
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    
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   
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