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
A.马克思主义 |
B.三权分立学说 |
C.社会进化论 |
D.“师夷制夷”主张 |
有关《新青年》的史实正确的是
①1915年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②后来《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
③刊登最早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④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A.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B.它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 |
C.它的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
D.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年,染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
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 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 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出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D.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中,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方面都显示其重要意义的是
A.《敬告青年》 | B.《狂人日记》 | C.《文学改良刍议》 | D.《文学革命论》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 )
A.维新变法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整风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