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图,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8月29日,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一行到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郑成功宗祠——郑氏荥阳祠祭祖。郑昭明的郑氏荥阳祠祭祖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君主立宪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直谏臣民的减少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工艺美术的进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祭祀)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