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
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
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 |
某位西方科学家的网上纪念馆,介绍了他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热辐射讲义》等。以下科技成就与这位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
A.蒸汽机和火车机车 | B.原子弹和氢弹 |
C.半导体和激光器 | D.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
《(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
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 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 |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
C.纣父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
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
礼器 贝币 青铜农具 陶器
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 |
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 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 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B.诸侯国之间相互厮杀 |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D.分封制遭到破坏 |
古有“天子驾六”的说法。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 士二,庶人一。”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只有从真正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中,才能对一个时代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判断。”这说明家谱能( )
A.真正反映百姓的生活 |
B.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
C.更好地研究普通人的历史 |
D.体现历史演变的细致性和全面性 |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 )
A.分封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B.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
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
D.士族地主得到较大发展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
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