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
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 C.完善法制机制 |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具有科学精神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 )
A.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 |
B.剔除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C.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 |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 B.孔子 | C.孟子 | D.董仲舒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
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儒家学说 | B.道家学说 | C.佛家学说 | D.法家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