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这说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和利益 | B.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
《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 B.汉武帝雄才大略 |
C.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 D.汉朝国力的强盛 |
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 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 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 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
D.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 |
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家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特点是
A.严刑峻法 | B.实行仁政 | C.清静无为 | D.外儒内法 |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 B.黄老之学被推岽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程朱理学的盛行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②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④束缚了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 | B.宣扬“天人合一” |
C.实现“大一统” | D.缓和社会矛盾 |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 B.君权神授 | C.阴阳五行学说 | D.封建等级思想 |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