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
B. |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
C. |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
D. |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
右图为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
B. | 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C. | 海拔3000米处, 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D. | 海拔4000米处, 的数量差异体班遗传多样性 |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 | 在 /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B. |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
C. |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
D. | 在 /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B.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 D.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 |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
B. |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
C. |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
D. | 表中荒漠草原早 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
B. |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
C. |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
D. |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 竞争 | B. | 共生 |
C. | 寄生 | D. | 捕食 |
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若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 |
B. |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点 |
C. |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段相似 |
D. |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段相似 |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 |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
B. | 一个细胞周期中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C. |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
D. |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含量的变化 |
(多选)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右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
C.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 |
右图a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将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图b中的( )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A.400a·0.8m | B.0.8a·400m | C.a·320m | D.320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