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我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右表统计数据: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为 .一个密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
(3)采用样方法调查森林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
(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 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 .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受到轻度 (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
(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 该入侵物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 关系.
(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
下图为退耕还林后,不同年限的群落盖度(植物覆盖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比率)变化曲线。
(1)总的来说,演替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型,图中所示的为 演替,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是 演替。
(2)从上图分析,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的总量将 (增加,减少)。
(3)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演替一定年限后,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加 (复杂,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更 (强,弱)。
(4)人类可以毁林开荒,也可以退耕还林,这表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1)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降低了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因为有些昆虫 ,所以,不能都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
(3)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单一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则属于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4)图乙中方框内的内容为 。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特定区域鸟类数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的变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鸟类丰富度(种) |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
次生杂木林 |
55 |
11.5063 |
灌丛 |
51 |
16.3581 |
农田 |
21 |
3.9417 |
人工马尾松林 |
23 |
14.3857 |
(l)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__________,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渠道增多,功能更加完善。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______。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以下可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计数鸟的鸣叫 ②计数鸟巢的数量 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 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 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 ⑥标志重捕法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2。
样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样方面积(m2) |
1 |
1 |
1 |
1 |
1 |
1 |
田螺数量(只) |
15 |
18 |
15 |
19 |
15 |
14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
科研人员对飞机草入侵乡土植物群落后的物种神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别在遭受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三个弃耕地样方区进行,结果如图1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单位:J/hm2·a)流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2月至6月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入侵区内还保留了 ,6月到12月植物物种个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该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相关知识点构建的知识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 (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 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 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0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 .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 、 .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
植物种类 |
高度(cm) |
生长型 |
对照 |
轻度入侵 |
中度入侵 |
重度入侵 |
高山乌头 |
20-40 |
多年生草本 |
|
|
|
+ |
藜芦 |
50-100 |
|
|
|
+ |
|
毛蕊老鹳草 |
30-80 |
|
|
|
+ |
|
大白花地榆 |
50-80 |
|
|
+ |
+ |
|
小叶章 |
60-90 |
|
+ |
+ |
+ |
|
牛皮杜鹃 |
10-25 |
灌木 |
+ |
+ |
+ |
|
笃斯越桔 |
10-15 |
+ |
+ |
|
|
(1)调查时,科研人员要在小叶章入侵斑块_________选择若干个1m×1m 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植物_________、株数、高度等信息,通过记名计算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_。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鹃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
(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_________,植株的高度_________。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
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 演替,___ 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2)图中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___ _ 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___ _ 的能力。曲线b表示___ _ 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___ _ 法,使用该方法时,关键要做到___ _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___ _ 可能发生改变。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 (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2/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前者属于_______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______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