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将酞菁—钴钛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几种碳单质,它们互为    ,其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C60间的作用力是  

(2)酞菁和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

酞菁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其中p轨道能提供一对电子的N原子是   (填图2酞菁中N原子的标号)。钴酞菁分子中,钴离子的化合价为    ,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钴离子形成    键。

3)气态AlCl3通常以二聚体Al2Cl6的形式存在,其空间结构如图3a所示,二聚体中Al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AlF3的熔点为1090℃,远高于AlCl3192℃,由此可以判断铝氟之间的化学键为   键。AlF3结构属立方晶系,晶胞如图3b所示,F的配位数为    。若晶胞参数为apm,晶体密度ρ  gcm3(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铍的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原子能、航天、电子、陶瓷等领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利用绿柱石(主要化学成分为( B e 3 A l 2 S i 6 O 18 ,还含有一定量的 F e O F e 2 O 3 )生产 B e O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问题:

1 B e 3 A l 2 S i 6 O 18 B e 的化合价为_____

(2)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残渣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3)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无水 B e C l 2 可用作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B e O C l 2 与足量 C 600 800 制备 B e C l 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沉铍时,将 p H 8 . 0 提高到 8 . 5 ,则铍的损失降低至原来的_____ %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
一种镁、铝混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量的?        (填“甲”或“乙”)。理由是           
(2)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3)求混合粉末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已知X是某金属单质,X、A、B、C含同一种元素,可发生如下转化: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A           ,B            C           
(2)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在2FeS04+ H202 +H2S04=Fe2(S04)3+2H20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__      __;被氧化的元素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反应中若转移了0.3mol e,消耗H2 02物质的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效 率的特点.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石墨棒.当氧气和氢气分别连 续不断地从正、负两极通入燃料电池时,便可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地产生电流.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                                  
(2)为了获得氢 气,除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外,工业上利用石油产品与水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氢气.写出丙烷和 H2O 反应生成 H2 和 CO 的化学方程式:                       
(3)若将此燃料电池改进为直接以甲烷和氧气为原料进行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 :                   电池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若将此燃料电池改进为直接以有机物 A 和氧气为原料进行工作,有机物 A 只含有 C、H、 O 三种元素,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16.8 g 该有机物经燃烧生成 44.0 g CO2 和 14.4 g H2O ;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A 分子中含有 O—H 键和位于分子端的-C≡C-键,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峰面积为 6:1:1。A 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难

铬化学丰富多彩,由于铬光泽度好,常将铬镀在其他金属表面,同铁、镍组成各 种性能的不锈钢,CrO3 大量地用于电镀工业中。
(1)在下图装置中,观察到图 1 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而图 2 装置中铜电 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

图 2 装置中铬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赣州酒驾检查特别严,利用 CrO3具有强氧化性,有机物(如酒精)遇到 CrO3时,猛烈反应,CrO3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另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 从而增强导电性,根据电流大小可自动换算出酒精含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铬加到铁中可将铁做成不锈钢可减少金属腐蚀,但 生产成本高,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还是直接使用钢铁,但易腐蚀, 利用右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 X 为碳棒,为 减缓铁的腐蚀,开关 K 应置于________处。若 X 为锌,开关K 置于________处。

(4)CrO3 和 K2Cr2O7 均易溶于水,这是工业上造成铬污染的 主要原因。净化处理方法之一是将含+6 价 Cr 的废水放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 适量的 NaCl 进行电解:阳极区生成的 Fe2+和 Cr2O72发生反应,生成的 Fe3+和 Cr3+在阴极 区与OH结合生成 Fe(OH)3和 Cr(OH)3沉淀除去【已知某条件下的KspFe (OH)3 = 3.0×10-31, KspCr(OH)3 = 6.0×10-38】。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 c(Fe3+)为 2.0×10-6 mol·L1,则溶液中c(Cr3+)为______________mol·L-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难

常温下,将四种不同的一元酸(用 HA 代表)分别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 pH 如下表所示:

(1)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判断 HA 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________。
(2)乙组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 c(A)和 c(Na)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4)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c(Na)-c(A)=_______mol·L-1
(5) 某二元酸(化学式用 H2B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2B===H+HB    HBH+B2
回答下列问题:
在 0.1 mol·L-1的 Na2B 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c(B2)+c(HB)=0.1 mol·L-1
B.c(B2)+c(HB)+c(H2B)=0.1 mol·L-1
C.c(OH)=c(H)+c(HB)
D.c(Na)+c(H)=c(OH)+c(HB)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1)4g CO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放出 9.6kJ 热量,写出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拆开 1mol H﹣H 键、1mol N﹣H 键、1mol 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391kJ、946kJ,则 N2与 H2反应生成 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2="b" kJ•mol﹣1
S(s)+2K(s)═K2S(s)△H3="c" kJ•mol﹣1
则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赣州的稀土蕴藏量居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稀土王国。
(4)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 CeCl3可用加热 CeCl3·6H2O 和 NH4Cl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 NH4Cl 的作用是                   
(5)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 H2O2,调节 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 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e3+□H2O2+□H2O ===□Ce(OH)4↓+□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难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试回答以下问题: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
1×10-14
a
1×10-12

(1)若25<t1<t2,则a________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           
(3)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下列四个装置图均与电化学有关,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这四个装置中,利用电解原理的是           (填装置序号);
(2)装置①若用来精炼铜,则a极的电极材料是        (填“粗铜”或“精铜”),电解质溶液为       
(3)装置②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4)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          极相连(填“正”或“负”)
(5)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其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有          的断裂和形成。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243kJ、432kJ,则反应H2(g)+ Cl2(g)=2HCl (g) 的△H =           
(3)已知:CO(g) + 1/2O2(g) = CO2(g)   △H           = -283.0 kJ/mol
CH3OH(l) + 3/2O2(g) = CO2(g)+2H2O(l)   △H  = -726.5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25℃、101 kPa下,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
①表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难

材料是为人类社会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的物质。按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
材料等;按化学组成和特性又可分成四类,请将下列物质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A 水泥   B 半导体材料  C 塑料   D 超硬耐高温材料   E 陶瓷
F 普通合金   G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H 玻璃
(1)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2015年某市决定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以改善目前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其建成后既能利用垃圾,也能利用前期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焚烧的原料。
(1)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至少答两点)
(2)前期填埋的垃圾中易腐败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为沼气,沼气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名称)。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化学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