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 10分)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判断题(判断下列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T],错误的[F]。共10分)
()1、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秦朝。
()2、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唐朝实行的。
()3、“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代表作。
()4、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即今天的开封。
()5、1271年,铁木真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什么信息?(1分)
(2)材料二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2分)
概括归纳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隋朝与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有着诸多的相同点,请归纳出来,并举
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口述成一本书,该书向西方人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哪些方式?请各举一例除材料外能表现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史实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简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3)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2分)
(4)除了这一制度外,你还知道当时统治者对边疆的统治采取的措施吗?请举一例。
(7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各
自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总结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
作用?(3分)
材料三如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成公主庙中的公主坐像。
(3)下列有关文成公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分)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物品、生产技术和书籍②文成公主是出生于玉树
的藏族姑娘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材料四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4)材料四反映的民族融合的情况出现于元朝,这一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抗元将领?
(2)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列举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杰出的首领。
(3)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元朝时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使天山南路复入中国版图。此役之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当时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行省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当时还设立了哪个机构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2分)
(3)材料三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清朝皇帝是谁? 除此之外,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构想有着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经济交融]
材料一:
(1)写出图一中A处丝绸之路起点的名称。
(2)图二是明代哪一事件的示意图?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早在哪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就转移到了南方?
[政治互信]
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3)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请以一例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说明“这些原则”广泛运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文化包容]
材料三: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材料中的回族人信仰的伊斯兰教最初创立于哪一地区?与伊斯兰相似,佛教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唐代哪位著名僧人为佛教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5)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习主席倡导共建“一路一带”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截至3月4日,事件共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约二十人伤势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说分析,恐怖分子选择在昆明制造恐怖事件主要基于几点原因:……云南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恐怖分子选择在云南制造恐怖袭击,就是想破坏该地区安定和谐、民族团结的氛围,借此扩大其影响力。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结合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请你举出8世纪中期唐代与回纥政权关系友好的一个事例。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3)元代名族关系发展的事例之一,就是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民族,是哪个民族?(1分)
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管制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结合你的认识,谈谈如何看待那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一时期哪一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2)材料二记载的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足以让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材料一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1)元朝开始施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
(2)图一时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3)图二是一部什么内容的著作?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