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经历了千百年之久的西藏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西藏的发展,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土地所有权……从这一天开始,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西藏各族人民改变 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全国人民一道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进。——2009年3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
——新华社2009年1月19日快讯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两例。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了那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后,中央又实行那一项战略决策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知道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吗?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简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金城公主(1分)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族。
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2分)
清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1分)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_______人物:郑成功人物:_______
事迹:抗击倭寇事迹:_________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元朝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假如你是他的翻译兼顾问,请你帮他解答如下疑问:
(1)马可·波罗就许衡《鲁斋遗书》中“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的观点,提出了疑问: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2)忽必烈即位后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了忽必烈推行什么政策?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来专门管理?
(3)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你能告诉他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4)“56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元朝“一家”高度发达的文明,马可·波罗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你能猜猜元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包含着什么道理吗?
2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帝王的赞颂与评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词中的“唐宗”是谁?他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局面?
(2)用一句话概括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我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共8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明清以来台湾与大陆曾经几次分离。目前大陆与台湾的现状与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有关?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 |
民族融合的形式 |
具体史实 |
唐 |
和亲 |
|
元 |
民族迁徙 |
|
清 |
册封] |
|
设置管辖机构 |
(4)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辉煌走向辉煌,但是最终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潮。请你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习历史我们首先要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朝代沿革等),以及历史年代计算方法。请完成下面两问:
第一问:请填写下面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按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
第二问: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这总共是多少年的历史?
(2)从隋至清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两个示意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王朝的哪两项制度?请任选其中一项制度作一简评。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因为)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第一问:材料二反映了明清两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怎样认识清朝的这一措施?
第二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宋代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提到宋代,人们想到的词总是蛮族入侵、积贫积弱等,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请你分别从宋代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四方面各任意列举一项史实来证明宋代高度的社会文明。
(答案示例:社会经济方面,宋代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社会生活方面,宋代城市盛行蹴鞠之戏,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科技、文化方面,略。)
(4)如图,隋唐至明清时期完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宏大工程。
①隋 ②明清 ③明
第一问:请标出示意图或图片所代表的工程名称。
第二问: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大工程在历史上的地位。
(5)学习了自隋至清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可自由发挥,但不要离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⑴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在地方设三司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探究二经济篇
⑶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时出现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典型生产工具一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探究三科技文化篇
⑷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唐代和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1分)
探究四感悟篇
⑸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