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动量和能量

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轴表示时间, y轴表示功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 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B.x轴表示频率, y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C.x轴表示时间, y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D.x轴表示时间, y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北京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 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北京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0,初速度为v0,下降距离l后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m1。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l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变为m2m3……mn……(设各质量为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
(1)若不计重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vn`
(2)若考虑重力的影响,
a.求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v1v1`
b.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12mn vn`2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北京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c点距离的可能值。
201107041541488081875.gif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 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至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1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综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F处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A. 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B. 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C. 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
D.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mAB的质量mB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png

(1)物体A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A
(2)t=1.0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3)若t=1.0s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W,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s时物体A的速度为1.2m/s。则在t=1.0st=3.8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多少?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C14测年法是利用C14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C14的质量,m0t0m0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C14衰变规律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用如题25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内径为d的椭圆形玻璃杯,杯口上放置一直径为32d,质量为m的均匀薄圆板,板内放一质量为2m的物块。板中心、物块均在杯的轴线,则物体与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不考虑板与杯口之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板翻转.
e.png

(1)对板施加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F,设物块与板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若物块能在板上滑动. 求F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对板施加的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是作用时间极短的较大冲击力,冲量为I
I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块从板上掉下?
②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掉下时的位移s为多少?
③根据sI的关系式说明要使s更小,冲量应如何改变.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至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14mgl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摩擦力所做的功 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增加与客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OA与水平轨道AB相切,它们与另一水平轨道CD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OA的半径R=0.45m,水平轨道ABS1=3m, OAAB均光滑。一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A点时,静止在CD上的小车在F=1.6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当小车在CD上运动了S2=3.28m时速度v=2.4m/s,此时滑块恰好落入小车中。已知小车质量M=0.2kg,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m/s2)求


(1)恒力F的作用时间t

(2)ABCD的高度差h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物理3-5】
(1)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eV,10.2eV,12.09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eV(基态能量为-13.6eV)。
(2)如图所示,滑块A,C质量均为m,滑块B质量为32m。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地放在A上,并与A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B相距较近,B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B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什么关系?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A.

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

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

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

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的质点,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530,绳的悬挂点O距水面的高度为H=3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0.8,cos530=0.6.

(1)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2)若绳长l=2m,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手中.设水对选手的平均浮力f1=800N,平均阻力f2=700N,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d

(3)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却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课标Ⅰ卷)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选修3-5]
(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v0<v1 B. v3=v2+v1 C. v0=v1+v2+v3 D. 1v1=1v2+1v3

(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课标Ⅰ卷)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A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
(1)物块Bd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滑行的距离。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把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3)时间t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物理部分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E=0.5N/C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l=0.33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01kg的不带电小球A,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无初速释放.另一电荷量q=+0.1C、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P,以速度v0=33m/s水平抛出,经时间t=0.2s与小球AD点迎面正碰并粘在一起成为小球C,碰后瞬间断开轻绳,同时对小球C施加一恒力,此后小球CD点下方一足够大的平板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

(1)求碰撞前瞬间小球P的速度。

(2)若小球C经过路s=0.09m到达平板,此时速度恰好为O,求所加的恒力。

(3)若施加恒力后,保持平板垂直于纸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在D点下方任意改变平板位置,小球C均能与平板正碰,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恒力。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物理部分全解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台滑雪运动员腾空跃下,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落过程中该运动员机械能的转换关系是(

A.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B.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C.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位于锦江乐园的摩天轮,高度为108m,直径是98m。一质量为50kg的游客乘坐该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旋转一圈需25min。如果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他到达最高处时的(取g=10m/s2)()。

A. 重力势能为5.4×104 J,角速度为0.2 rad/s
B. 重力势能为4.9×104 J,角速度为0.2 rad/s
C. 重力势能为5.4×104 J,角速度为4.2×10-3 rad/s
D. 重力势能为4.9×104 J,角速度为4.2×10-3 rad/s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精彩开幕。各场馆新颖的环保设计、新能源汽车的闪亮登场、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令人耳目一新。"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展现的高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为了环保,我们要减少使用像煤炭这样的常规能源而大力开发新能源。划分下列能源的类别,把编号填入相应的表格。
①石油 ②地热能 ③核能 ④天然气 ⑤风能  ⑥潮汐能

类别
编号
新能源

常规能源


2.中国馆、世博中心和主题馆等主要场馆,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达到了历届世博会之最,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6×103kW。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为18%,已知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接收太阳能的平均辐射功率为1.353kW,那么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总面积为m2
3.各场馆的机器人非常引人注目。在下图设计的机器人模块中,分别填入传感器和逻辑门的名称,使该机器人能够在明亮的条件下,听到呼唤声就来为你服务。

4.纯电动概念车E1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若E1概念车的总质量为920kg,在16s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即27.8m/s),受到恒定的阻力为1500N,假设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动力系统提供的牵引力为N。当E1概念车以最高时速120km/h(即33.3m/s)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力系统输出的功率为kW
5.在世博园区,运行着许多氢燃料汽车,其动力来源是氢燃料电池(结构如图)。

(1)以下是估测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实验步骤:
①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电流档,并选择恰当量程,串联在电路中。读出电流I
②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电压档,把红、黑表笔并联在电动机两端,其中红表笔应该接在图中(填"A"或"B")端。读出电压U
③重复步骤①和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根据公式P=计算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
(2)在上述第②步中遗漏的操作是
(3)如果该电动机的效率为η,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物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

A.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0-t时间内质点 B比质点 A位移大
D.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BCABD为两个光滑固定轨道,ABE在同一水平面,CDE在同一竖直线上,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C点高度为2h,一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v0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CD处后水平抛出。

(1)求滑块落到水平面时,落点与E点间的距离sCsD

(2)为实现sC<sDv0应满足什么条件?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倾角θ37°,质量M5kg的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置于斜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t2s到达底端,运动路程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3)通过计算证明木块在此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