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探究题: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_____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_______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在 “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____,乙组_______。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_________,乙组植株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时间:min):

环境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量
10
7
4
1
1
0
0
0
0
阴暗处鼠妇数量
0
3
6
9
9
10
10
10
10

①本实验的现象是:明亮处________只鼠妇,阴暗处________只鼠妇。
②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什么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你是怎样处理鼠妇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探究:
(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1、实验内容: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提出问题:                        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设计方案: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两种环境,盖上纸板。
5、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6、实验结论:____      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      ____的环境中生活。 请问: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时间
实验处理
60秒
70秒
80秒
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
活跃
不活跃
死亡
B瓶:不加杏仁,加水
活跃
活跃
活跃

请回答:
(1)在实验中,A瓶和B瓶除是否加入杏仁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       _.
(2)实验结果表明,杏仁______(能、不能)杀死昆虫.
(3)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______.为什么?______.
(4)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______.
(5)该实验如果每组只用1只蚱蜢,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6)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                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______为什么?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大小、体重、活跃程度基本相似的三只青蛙分别编号1、2、3.把1号青蛙的皮肤表面清洗擦干,在其表面涂上一层1﹣﹣2mm的凡士林油膏,注意不要堵塞鼻孔;同样把2号青蛙的皮肤表面清洗擦干,只将其身体一侧的皮肤表面涂上一层1﹣﹣2mm的凡士林油膏;3号青蛙不作任何处理.将三只青蛙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其口腔张合的速度(即呼吸频率).请依据资料回答:
(1)青蛙在分类上属于       动物,发育方式是       发育.
(2)口腔张合最快的是     号,最慢的是     号.
(3)你对出现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4)3号青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5)实验中要求三只青蛙的大小、体重、活跃程度相似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装置有       组对照实验。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                   ,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                              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1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4
碎屑
,2滴碘液
0℃;10分钟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改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装置甲和丙在光下,乙和丁在黑暗中。请分析回答:

(1)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若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应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小时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利用戊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该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           
(5)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种子数
空气

温度
实验结果
A
30
充足
适量
2℃
0粒萌发
B
30
充足
适量
20℃
28粒萌发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的假设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             作用。
(5)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2)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          
(3)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     
(4)通过观察     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
(5)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它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① 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 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每一组蚕的数量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1只蚕 ② 用10只蚕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 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