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小琳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装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cm的圆形叶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枝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枝卫生香,如图。
⑤打开台灯30分钟后,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⑴步骤①,小琳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        (气体)。
⑵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        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⑶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气体),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        (填“甲” 或“ 乙” 或“ 丙”)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⑷实验结果能否支持小琳的假设?        。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小琳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⑸雾霾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        ,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为监测雾霾污染程度,最好采用            ________植物作为指示植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叶始300多年间,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光合作用探究的步伐,设计了很多经典实验.如图甲是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乙图是恩吉尔曼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萨克斯的实验最终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_________
(2)恩吉尔曼在黑暗条件下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在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构成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 平衡,
(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很多如光照强弱、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肥料等.清你为温室蔬菜早熟增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写出一条建议即可)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蚂蚁取食食物的过程,受此过程的影响,生物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然后他们针对其中一个假设进行了探究实验。补充完成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①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②把1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③实验1次后,把蚂蚁放归自然环境中。
(4)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结果):
(5)得出结论:                                              。
(6)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甲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下列“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中: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会______,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3)探究光合作用实验过程中,步骤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是图甲所示的气体_______(填②或④),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5)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         ,一部分转化为        ,使瓶子萌发的种子温度升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小琳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装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cm的圆形叶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枝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枝卫生香,如图所示。
⑤打开台灯30分钟后,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⑴ 步骤①,小琳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       (气体)。
⑵ 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       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⑶ 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气体),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       (填“甲” 或“ 乙” 或“ 丙”)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⑷ 实验结果能否支持小琳的假设?       。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小琳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⑸ 雾霾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       ,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为监测雾霾污染程度,最好采用            ________植物作为指示植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甲和丙不是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4)图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相符的是       。分析图中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盆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属于真菌,它的生殖方式
是___        _____,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
要区别是______           ________。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      ______。
(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  ____;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到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
5月13日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
5月17日
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
均长出幼苗,平均高度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          (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                   。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 ℃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为什么?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口腔被消化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子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2)本实验中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图乙中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植物进行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式②中的能量来源于式①中的        
(4)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                   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色不消褪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I(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II(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茧是蚕蛾发育过程的     阶段,具有这个阶段的昆虫的发育被称为变态发育。
(2)该小组假设是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4)通过本实验可知,该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圆环状叶脉(如图2),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