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箘.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康在学校打扫时发现:马缨丹(一种植物)附近几乎没有蚊子,而在长廊尽头的迎春花附近蚊子成群。他想设计实验探究"马缨丹有没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1) 该实验的假设是:
(2)将马缨丹、迎春花两种植物放入一个透光的纱帐内,施加的水和肥料,然后在两种植物的中央放入30只蚊子,静置5分钟,接着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
(3)若将马缨丹设置为实验组,则迎春花为 组。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建议做实验。
(4)请你根据(2)、(3)小题,完善以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时间
组别











(5)家康在实验中发现,长廊的另一端较潮湿且有积水,就此提出:积水更有可能是招惹蚊子的原因。家康设计第二轮实验如下图,请在横线填写出相应变量。

A组,B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
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未加热时
加热煮沸后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0.1
0.05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        ,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         
(3)孙悟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1号坛与2号坛内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见右上图),请你在表中补画出3号坛的变化曲线。
(4)根据曲线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5)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请根据以上思路,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的正常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
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          形成重组细胞乙。
④取两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培养液。分别取         数量的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⑤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          中。
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历史上少数帝王曾妄想"长生不老",盲目服用"仙丹",其结果大多英年早逝。当今一些生物学家在研究小白鼠实验时,发现了"返老还童"的生命现象,这或许给人们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是该课题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 实验准备:
(1)选取健康且生命特征相同的18月龄白鼠和3月龄白鼠若干只备用。
(2)分别抽取3月龄和18月龄白鼠的血液若干毫升,分装到不同的瓶中备用。

组别
A组
B组
C组
备注
实验材料
18月龄白鼠10只
18月龄白鼠10只
3月龄白鼠10只
3月龄白鼠为年轻鼠,18月龄白鼠为年老鼠
实验步骤
注射等量18月龄白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龄白鼠血液
注射等量18月龄白鼠血液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探究
(1)要探究"年轻白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白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应选取组作为对照组。
(2)实验方案中的B组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是因为(3)请你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       
(2)小明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      色。
(3)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看到气泡从植物表面冒出,导管①的管口处有水排出,溶液呈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②的管口处,打开K2,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4)若乙图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下图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⑴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⑵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⑶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⑷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发现,三片叶片都变为蓝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各操作步骤正确,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在人体中只进行②表示的生理活动。在人体中生理活动②是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完成的。式②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式①中的_____________。

(4)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此实验证明了                        ;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    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色。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
(1)提出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相应的假设。
(3)制定计划:将两头同样大小的大蒜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盘中,A 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B 组放在     的环境中培养,定时浇水、管理。
(4)上述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5)经过实验后,发现A 组大蒜为绿色,B 组大蒜为黄白色。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左A、B两瓶的容积和瓶中的种子量相同,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并冷却到室温的种子。最后各插入一支温度计,24小时后观察分析。

(1)A瓶的温度比B瓶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2)将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取下,把两支燃烧的蜡烛分别放进两瓶中。结果放进_____________瓶里的蜡烛,火焰会很快熄灭。若在未放入燃着的蜡烛前,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A、B瓶,振荡后倒出,观察石灰水,发现变浑浊的仅____________瓶。
(3)上图右四幅图片依次是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前四步。第一步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在大、小烧杯中装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将甲、乙、丙这三片叶取下,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变色情况,来检验是否生成有机物(淀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

(3)若实验成功,则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后,可以看到甲、乙、丙三片叶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颜色变蓝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比较叶片甲①②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比较叶片乙和__________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5)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可以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一个枝条上的叶片全部剪去,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后插入B试管中。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试管上,扎紧塑料袋口。(见下图)

将上述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相同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A、B两个装置起到__________作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
(2)预测数小时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植物体中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__________,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____控制其开合的。
(4)一株植物的蒸腾作用不足为奇,但森林的作用则不可估量。请写出森林在生物圈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