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中除淀粉外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钾、锌、镁、钙)等,面粉是否越白越好?某研究所分析了取自同种小麦三个不同部位的面粉样品,颜色和营养素成分如表:
样品 |
颜色 |
维生素(mg/100g) |
无机盐(μg/g) |
蛋白质(%) |
|||||
B1 |
B2 |
B4 |
K |
Mg |
Ca |
Zn |
|||
1号 |
最白 |
0.07 |
0.01 |
0.06 |
1201 |
155 |
178 |
4845 |
11.8 |
2号 |
次白 |
0.17 |
0.02 |
0.06 |
1407 |
254 |
212 |
7155 |
12.9 |
3号 |
最暗 |
0.27 |
0.02 |
0.07 |
1626 |
355 |
237 |
9220 |
14.1 |
回答问题如下:
(1)淀粉被食用后在消化系统内最终消化成,它是人体所需的主要来源.
(2)对于以上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
B.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
C.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
D.蛋白质在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
(3)面粉是否越白越好?从平衡膳食的角度,你对父母购买面粉的建议是.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选填"白"或"暗").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改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
试管号码 |
A |
B |
C |
D |
E |
加入物质 |
浆糊2ml 清水2ml |
浆糊 2ml 唾液2ml |
浆糊5ml 唾液2ml |
浆糊2ml 唾液2ml |
浆糊2ml 唾液2ml |
温度 |
37℃ |
37℃ |
37℃ |
100℃ |
0℃ |
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加入碘液后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变蓝 |
(1)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实验变量是
(2)若以B和C为一组,能否作为对照实验 ,其原因是 。
(3)若以B、D和E为一组,则其 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设计与探究:
(1)在下表1~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表格中的内容:
瓶号 |
加入清水 |
加入唾液 |
是否搅拌 |
处理温度 |
冷却后加碘 |
1.馒头碎屑 |
0 |
2毫升 |
是 |
37℃ |
2滴 |
2.馒头块 |
① |
② |
⑤ |
37℃ |
2滴 |
3.馒头碎屑 |
③ |
④ |
是 |
⑥ |
2滴 |
(2)实验装置放在37℃温水中处理的理由 ;放置时间为 分钟最合适。
(3)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
(8分)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必要(填“有”或“不”)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 |
加入物质 |
37度水浴恒温 |
滴加碘液检验 |
1 |
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 |
10分钟 |
2滴,摇匀 |
2 |
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 |
10分钟 |
2滴,摇匀 |
(1)用试管1和2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2)37度水浴恒温模拟的是 。
(3)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
(4)实验结论: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________;
2号试管__________色,原因是清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分解淀粉;
3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馒头块分解不充分。
(4)变量分析:当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号试管,实验组是_______号试管。
(5)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6)能力提升:实验中,3支试管需要在37℃的水中水浴,假如没有温水,你能想个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利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三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序号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温水 |
2 |
馒头碎屑、4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温水 |
3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5℃温水 |
(1)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
(2)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组对照实验。
(3)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号。
(4)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
(5)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馒头进入小肠被消化后,经吸收汇集到肝脏,其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可以合成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
下面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图,请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6分):
(1)图甲中,两支试管中浆糊的量应该相等;而图乙中,若滴加到1号试管中清水的量为2ml,则滴加到
2号试管中唾液的量应该 (大于\小于\等于)2ml。
(2)丙实验中使用37℃温水的目的是为了 。
(3)丁实验中的 号试管滴加了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 。号试管滴加了碘液后变蓝色,说明 。
请回谷有关“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问题: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①向1号、2号试符中各加入2毫升冷却的浆糊;② 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亳升淸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
(1)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设置了1号和2号两支试管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组 。
(2)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 ; 2号试管 。(变蓝、不变蓝)
(3)为了模拟口腔温度,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罝在 °C(27℃、37℃、47℃)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4)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 (淀粉、进白质、脂肪)有消化作用。
(5)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煮沸制成的浆糊立即注入到试管用.,接着才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则2号试管里物质的颜色 (变蓝、不变蓝),因为浆糊温度高,_ 活性被破坏,淀粉没有被分解,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下图示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部分操作,1和2表示试管,ABCD表示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1、2号试管内糨糊的颜色分别是 。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37℃的水换为0℃的水,再重复D过程,则2号试管中糨糊的颜色应该是 ,原因是 。
某生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
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① |
馒头碎屑2g |
清水2ml |
搅拌 |
置于37℃温水中 |
碘液 |
变蓝 |
② |
馒头碎屑2g |
唾液2ml |
搅拌 |
不变蓝 |
||
③ |
馒头碎屑2g |
唾液2ml |
搅拌 |
0℃ |
变蓝 |
(1)馒头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2)②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
(3)能说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的两支试管是 。
(4)能说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两支试管是 。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I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I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蓝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 。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成蓝色的原因是_ __。
(3)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择取1号和___ ___号试管作对照。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___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
(6)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 ;并简要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