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5步:① 按要求装配好仪器,查装置气密性;② 验满;③ 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 向锥形瓶中加几小块大理石;⑤ 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④③⑤ |
C.①④③⑤② | D.②③④①⑤ |
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
A.红色—→无色—→紫色 | B.红色—→紫色—→无色 |
C.无色—→紫色—→红色 | D.蓝色—→紫色—→无色 |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红色—紫色—红色 | B.紫色—蓝色—紫色 |
C.紫色—红色—紫色 | D.无色—紫色—无色 |
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 | B.CO | C.N2 | D.SO2 |
O2、H2O和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
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 |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
C.干水吸收CO2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
D.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
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一氧化碳 | B.氧气 | C.氢气 | D.二氧化碳 |
下列各物质和用途相符合的是:
A.石墨可用于冰箱除臭 |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C.石灰石可用来粉刷墙壁 | D.二氧化碳可用来抢救病人 |
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健康 |
①用醋酸除铁锈痕迹 ②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渍 ③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
C、化学与安全 |
D、化学与资源 |
①烹调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尝味道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
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
A.AB.BC.CD.D
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A.“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
B.CO2可作灭火剂 |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影视的云雾效果 |
D.CO2不能供呼吸,说明它有毒 |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类型与组成 |
B.化学与生活 |
生铁、钢都是铁合金 纯碱、烧碱都是碱 干冰、可燃冰都是冰 |
生活中软化硬水可用肥皂水 酒精、汽油、液化气都是易燃物 油锅、电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
C.物质与使用 |
D.化学与健康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碱性)混用 食醋可以清除水垢 |
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 老年人缺钙易患佝偻症 儿童缺锌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
A.AB.BC.CD.D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 |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
B |
Cu (Fe) |
溶液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CO气体( CO2气体) |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D |
Cu粉末(C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