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
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和 都是氧化物 |
B. |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 |
C. | 空气和液氧都是混合物 |
D.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H2和CO化学性质相似,将H2通过灼热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发生了还原反应 |
B.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没发生改变 |
C.实验前应先通H2再点燃酒精灯,防止气体不纯受热爆炸 |
D.计算被还原的CuO质量时,需测定的数据是通入的H2质量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
B.催化剂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
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CO、CO2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②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③闻气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实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⑥点燃,看能否燃烧。
A.③⑤ | B.③⑥ | C.①② | D.①③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前需要做灯火实验——二氧化碳有毒 |
B.金刚石与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
D.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CO2排放量的增大加剧了温室效应 |
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下图)。将试管浸入烧杯中的液体或把试管从中取出,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
B.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
C.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
D.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
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
B. | 酸雨的 小于7,所以 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 |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D. | 组成 和 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小强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做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哪种物质( )
A.醋 | B.白酒 | C.酱油 | D.味精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能达到目的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由木炭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