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C所示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C所示实验中,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③ 。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干冰做兴趣实验。
(1)在降温加压时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温度进一步降低,液态二氧化碳可变成雪花状固体—干冰。上述过程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如图1所示向盛有干冰的玻璃容器中加入热水,立即产生大量浓厚的白雾,在容器口涂一层洗涤灵膜,很快观察到膜鼓起(如图2),此时容器中的主要气体是 。
(3)向图3装置的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形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另取一盛有适量澄清石灰水的玻璃容器,向其中加入少量干冰,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CuO(C)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H2O(H2O2) |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Cu(Fe)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D |
CO(CO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Zn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C粉(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CO2(CO)﹣﹣点燃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 B.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
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 D.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
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B.伸入燃着的木条 |
C.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 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
(4分)小明为了验证CO的化学性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装置A ,
装置D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有一个明显不足,请指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4分)科学家把工业上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X十4H2O,
(1)请写出X的化学式 ,判断依据是 。
(2)为了减缓大气CO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议中,目前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严格遵守国际相关“低碳”公约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能源
③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④少开私家车
(3分)用下列所给物质的番号按要求填空:
①二氧化碳 ②石墨 ③金刚石 ④活性炭 ⑤氢气 ⑥氖气
(1)可用于霓虹灯的是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3)可制碳酸饮料的是 (4)可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
(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6)可用于冰箱除味的是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l |
C.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ν (CO):ν (O2) =2:1 |
D.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
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 B.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
C.性质:能燃烧 |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 |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
C.CO能将氧化铜和氧化铁还原,CO具有氧化性 |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CO2可以灭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