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有如下实验装置:

(1)上述 A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请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装置是(用装置字母序号填空)。
(2)请你参与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完成下列各题:
已知信息:Ⅰ.氢气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 C u 2 O );Ⅱ. C u C u 2 O 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Ⅲ. C u 2 O + H 2 S O 4 C u S O 4 + C u + H 2 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①猜想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 C 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 C u 2 O
假设三:(请补充完成假设三)。
②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假设成立
b.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假设二和假设三均成立


③数据处理:甲同学称取 W g 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 m g ,通过计算,若 m 64 w 144 g (选填 ),则假设二成立;若 m 64 w 144 g (选填 ),则假设三成立。
④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实验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框图中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是最常见的金属,G是红棕色物质,E、F、I为无色气体,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⑵指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                           
⑶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⑷白色沉淀H的化学式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N a O H N a 2 C O 3
①他们的依据是
②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固体产物是 N a O H ,而不是 N a 2 C O 3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固体产物是 N a 2 C O 3 ,而不是 N a O H
实验三:                         
                         
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产物是 N a 2 C O 3 ,而不是 N a O H


【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分别是 B a N O 3 2 N a O H H 2 S O 4 K 2 C O 3 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无明显现象)








气体
沉淀
-

气体

沉淀
-

沉淀
沉淀

-

-
-
-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A. H 2 S O 4 K 2 C O 3 B a N O 3 2 N a O H         B. B a N O 3 2 H 2 S O 4 K 2 C O 3 N a O H

C. K 2 C O 3 B a N O 3 2 H 2 S O 4 N a O H        D. K 2 C O 3 H 2 S O 4 N a O H B a N O 3 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

测定次数
生成沉淀的质量(g)
生成水的质量(g)
1
5
0.9
2
10
1.8
3
X 2.7
4
20
3.6
5
20
3.6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2)表中" X "的值为g。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苏打(主要成分为 N a H C O 3 )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 N a H C O 3 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  质
样   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9
75.4
80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样品中的 N a H C O 3 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 N a C l 的质量分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 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B 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 C 中的药品为
(3) E 中氧化铜变红、 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E 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性。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 C ~ H 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测定某纯碱( N a 2 C O 3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 6 g 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 36 . 5 g 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 40 . 3 g (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 A 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 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 H =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2 S O 4 , B a ( O H ) 2 , K C l B. C u ( N O 3 ) 2 , N a C l , K N O 3
C. N a 2 C O 3 , K N O 3 , N H 4 C l D. M g S O 4 , N a N O 3 , K C 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将 13 . 9 g 含杂质的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 90 . 5 g 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 m )与反应时间( t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 t / s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气体质量 m / 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 C O 2 的质量为 g .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 m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
(3)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 a 2 C O 3 + 2 H C l = 2 N a C l + H 2 O + C O 2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通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⑴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⑵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⑶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⑷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 C O 2 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
③实验室制取 C O 2 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

④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E 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填仪器名称),氧气由(填" a "或" b ")进入 E 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 g 黄铜( C u - Z n 合金)与100 g 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5.8克。求:

⑴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 - F X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 A C 是无色气体, B F 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含 D 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D 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 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填“是”或“否”),原因是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                               (至少1条)。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数据分析: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