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
猜想与事实验证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能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步骤的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基本的实验技能
用于加热的仪器
测量容器-量筒
称量器-托盘天平
加热器皿-酒精灯
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分离物质的仪器
量气装置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物质的溶解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玻璃仪器的洗涤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证明碳酸盐
证明铵盐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化学的基本常识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化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的用途
绿色化学
蜡烛燃烧实验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有关化学之最
化学常识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探究氧气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
电解水实验
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常见的溶剂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金属与金属矿物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铁的冶炼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生铁和钢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铁锈的主要成分
金属资源的保护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化学性质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碱盐的应用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用盐的用途
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简易鉴别
铵态氮肥的检验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纯碱的制取
酸碱盐的溶解性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酸、碱、盐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的微粒性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合价的概念
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概念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的组成
石油加工的产物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海洋中的资源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和爆炸实验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爆鸣实验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白色污染与防治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化学物质与健康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均衡营养与健康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加碘盐的检验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药品的分类
家庭常备药品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无土栽培

下列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相符的是(


日常生活

解释说明

A

用铅笔写字

石墨具有导电性

B

节约用电

亮亮同学践行低碳的生活理念

C

用蜡烛照明

蜡烛燃烧生成 C O 2 H 2 O

D

晾晒湿衣服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桃金娘烯醇 C 10 H 16 O 是生物化工领域的一种产品,下列关于桃金娘烯醇说法正确的是(

A.

桃金娘烯醇是氧化物

B.

桃金娘烯醇是由 10 个碳原子, 16 个氢原子,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桃金娘烯醇中碳与氢质量比 58

D.

桃金娘烯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质量比为 21

B.

H 2 具有助燃性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水的电解是物理变化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三种都是金属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C.

钛的核外电子数为 22

D.

锑的原子序数为 51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有关 NaOH 说法错误的是(

A.

NaOH 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

NaOH 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

NaOH 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

NaOH 应密封保存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

两个氦原子 2He

B.

氯离子: Cl+

C.

三氧化硫分子: S O 3

D.

碳酸钠: N a 2 C O 3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化学和生活中资源,材料,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海洋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

生活中纯金属的使用一定比合金广

C.

为减少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为均衡膳食,应摄入合理均衡营养

来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4-0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传统方法: CaC O 3 900 以上完全分解生成 CaO 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新方法:

i.电解水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ii.反应器1:一定的 H 2 环境及较低温度下 CaC O 3 可与 H 2 反应生成 CaOCO H 2 O CO H 2 O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CaC O 3 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 CO C O 2 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________ 时,抑制 C O 2 生成的效果最好。


iii.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 CO H 2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 C H 3 OH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科学探究]

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了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


1)成因:由农业灌溉或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盐碱化如图所示,当进入土壤中盐的量超出植物的吸收能力时,随水分蒸发,__________导致土壤盐碱化。

2)检测: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用_______测定、若 pH7 、则浸出液显__________性。

3)探究:某地土壤碱化可能由 N a 2 C O 3 N a 2 S O 4 的一种两种引起。教师提供模拟盐碱化壤样品浸出液。

[查阅资料] BaC l 2 易溶于水; BaC O 3 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BaS O 4 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

[提出问题]样品中的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N a 2 C O 3

猜想2_________

猜想3 N a 2 C O 3 N a 2 S O 4

[实验探究]

4)取少量出分别加管AB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A中滴加少量 BaC l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 a 2 S O 4

2

B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_______

N a 2 C O 3

[分析评价]

5)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补充实验]

6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3

向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 BaC l 2 溶液

_______

猜想3成立

7)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

合理施肥

B.

引海水灌溉

C.

用熟石灰改良

D.

种植耐盐碱作物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中等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 O 2 及性质检验


i.上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

ii.用高锰酸钾制取 O 2 ,应选择上图中的发生装置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i.收集一瓶 O 2 并进行性质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硫燃烧时,_____(填字母),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产生大量白烟

b.生成黑色固体

c.发出蓝紫色火焰

O 2 具有氧化性

集气瓶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 K O 2 )为黄色固体,分别与 C O 2 H 2 O 反应生成 O 2 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①原理分析: 4K O 2 +2C O 2 =2 K 2 C O 3 +3 O 2 4K O 2 +2 H 2 O=4X+3 O 2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填颜色变化),则基本失效。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科普阅读]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 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 ;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 60 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都由碳元素组成

B.

都由碳原子构成

C.

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______。“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探究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 Mn O 2 的催化作用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

天然气难溶于盐水

C.

m 端进气可采集盐水

D.

n 端进水可排天然气

(2)采集的盐水主要含 NaCl 和少量 MgS O 4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 MgS O 4 >NaCl

B.

MgS O 4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a 时, MgS O 4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D.

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 NaCl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有导电性

B

用食醋除水垢

水垢能与食醋反应

C

回收铝制易拉罐

铝易与氧气反应

D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4-03-2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