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 B.一根粉笔的长度 |
C.黑板的长度 | D.饮水杯的高度 |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 |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cm |
C.一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3m/s |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
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A.零刻度已磨损的尺 | B.比物体的长度短的尺 |
C.刻度不均匀的尺 | 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 |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
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结果为:l7.39cm、17.42cm、17.40cm、17.41cm,则课本宽度为( )
A.17.41cm | B.l7.40cm | C.l7.405cm | D.l7.42cm |
用塑料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用力拉伸卷尺进行测量,测量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值:( )
A.偏大; | B.无法判断; | C.相同; | D.偏小 |
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
我们进行了以下四次测量,其中读数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是4.0V |
B.液体的体积是40L |
C.物体的长度是8.30cm |
D.电能表的示数是123.4kW•h |
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0”刻度线,把物体的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
B.测量估读时,有人估计大些,有人估计小些 |
C.用刻度尺测量时,未能在最小刻度值下面再估计一位数字 |
D.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
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
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 B.1.75m | C.1.85m | D.1.95m |
1600000µm可能是 ( )
A一个人的高度 B.一本书的长度
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一座山的高度
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km/h |
C.人正常体温约27℃ |
D.一般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0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