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解释: 。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解释: 。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解释: 。
④苟富贵,无相忘 通 解释: 。
⑤卜者知其指意 通 解释: 。
⑥固以怪之矣 通 解释: 。
阅读《幼时记趣》选段 ,完成文后问题。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段第一段写的是 之趣,第二段写的是 之趣。
解释加点字含义。
(1)常蹲其身 (2)以土砾凸者为邱
(3)盖一癞蛤蟆也 (4)鞭数十
翻译句子。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翻译下面句子。
⑴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⑵ 一板已自布字。
⑶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⑷ 用讫再火令药熔。
⑸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⑹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曹刿论战》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改为《长勺之战》好吗?为什么?
文学常识填空和翻译句子。(共13分)(每空1分,每句2分)
《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本文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应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文章第一句话是以_______和_______设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第三句是由前两句的设喻引出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
③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请谈谈你对《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中“醉”的
理解。(2分)
下面的写景句摘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说它突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李煜《相见欢》词作的上阕。(2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
“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以”是“凭借”的意思,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 (2)夙夜忧叹 ______________
(3)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 (4)斟酌损益 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因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谈谈。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古诗词和文言文
按要求填写句子(任选三句,书写规范工整)(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③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下面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公问其故 |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去国怀乡 |
C.公输盘不说 |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1分)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天雨墙坏(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
(3)人皆吊之( ) (4)此独以跛之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塞翁失马》的一个成语是: 。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
阅读《智子疑邻》(共4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请你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 ) (2)不筑( )
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亦可以止矣 (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
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给划线字注音。
买履( ) 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涉江( )
遽契其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