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治:管理 |
B.见往事耳 |
见:了解 |
C.及鲁肃过寻阳 |
过:经过 |
D.即更刮目相待 |
待:看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以刀劈狼首 |
B.蒙乃始就学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车引之 |
D.结友而别 |
人不知而不愠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文言文阅读。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公少有大志 |
少时,一狼径去 |
B.汝但出外留客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C.与母湛氏同居 |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D.吾自为计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②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 |
推而广之 |
广开言路 |
大庭广众 |
B.以大易小 |
轻而易举 |
平易近人 |
易如反掌 |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欲擒故纵 |
畅所欲言 |
欲盖弥彰 |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闻风丧胆 |
闻鸡起舞 |
闻名遐迩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
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
B.志怪者也 |
志:志向 |
C.才美不外见 |
见:同“现”,表现 |
D.策之不以其道 |
策:用马鞭驱赶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去以六月息者也 |
不以物喜 |
C.而伯乐不常有 |
温故而知新 |
D.其真无马邪 |
帝感其诚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 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霸上 |
军:军队 |
B.天子 至 |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
C.信尝 樊将军哙 |
过:超过 |
D.大王乃肯 臣 |
临:将要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生 与哙等为伍 |
B.军细柳: 备胡 |
光先帝遗德 |
C.已而 细柳军 |
称善者久 |
D.不足 外人道也 |
何为 我禽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我非子,固不知子也 |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C.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D.而山不加增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C.寒暑易书,始一反焉 |
是焉得为大丈夫 |
D.甚矣,汝之不惠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 矣 |
(详尽) |
B.连月不 |
(天气放晴) |
C.则有去 怀乡 |
(国家) |
D.至若春和 明 |
(日光)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 大观也 |
行道 人弗受 |
B. 则北通巫峡 |
康肃忿 曰 |
C.感极 悲者矣 |
狼亦黠矣, 顷刻两毙 |
D. 必曰 |
真无马邪 |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C.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D.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 汤沃灌
② 缀公卿之后
③莫逾自 厌
④ 迨年事蹉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 之从师也 |
乃记 之而去 |
B.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 |
其翼 若垂天之云 |
C.王生好学 而不得其法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以昭炯戒 |
可 以为师矣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饰,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召见,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卦,惊日:"天命不佑,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权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 ①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犹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中十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自修饰,精 坟典 |
究:研究 |
B.召见,武后 其才 |
奇:认为……出众 |
C.尝劝后 明堂太学 |
兴:兴为 |
D.象以有齿, 焚其身 |
卒:突然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富家子,任侠尚气 |
有好事者船载 入 |
B.即 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 |
三顾臣 草庐之中 |
C.此子必 海内文宗 |
楚干将、莫邪 楚王作剑 |
D.信哉!子昂 谓欤 |
今吾嗣为 十二年 |
(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
②天命不佑,吾殆穷乎!
(4)陈子昂的文章在当时被奉为典范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凝,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 (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 (惠:"惠"同"慧",聪明)
C. 我之死(虽:即使)
D.俱其不 (已: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 居/山肴野蔌,杂然 前陈者,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 应/不 物喜,不以己悲
C. 妻献疑日/ 真无马邪
D.汝心 固/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去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变"的命名上是有深意的,请简析。
文言文阅读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过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屠朔东,一屠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 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是,甚可虑也。"公犹夷 ②不能决,事又寝 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固不可 |
|
②子子孙孙无 也 |
|
③鲁公 园 |
|
④公犹夷不能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惧 不已也其 |
真无马邪 |
B.汝心 固 |
公善 |
C. 残年余力以 |
君为长者 |
D. 山不加增 |
鸣之 不能通其意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 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 一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 杓 酌油 沥 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 担而立(释:放下)
B.但微 之(颔:点头)
C.尔安敢 吾射(轻:轻视)
D.康肃笑而 之(遣:派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 家圃/庄子与惠子游 濠梁之上
B.睨 久而不去/山川 美,古来共谈
C. 我酌油知之/意将遂入 攻其后也
D.自钱孔入, 钱不湿/潭西南 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寓意深刻,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
B.文章用语简洁,"当世无双"四字突出了陈康肃箭术的高超,"睨之久而不去"准确刻画了卖油翁静观的状态。
C.文章善用修辞,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
D.文章讲究详略,作者概写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而对于卖油翁沥油,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详细地写出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①,令老仆艺 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 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 ④橐 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诚大丈夫哉 |
诚:是 |
B.得志,与民 由之 |
由:遵循 |
C.御史 诣学宫 |
诣:到 |
D.属吏 咸伏谒 |
咸:都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 之/父命 之
B.独行 其道/ 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 以属礼/ 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 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 顾 |
顾:照顾 |
B.吾射不亦 精乎 |
精:精湛 |
C.康肃笑而 遣之 |
遣:打发 |
D.故不 错意也 |
错:同"措",安放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 之 |
介冑 之士不拜 |
B. 以钱覆其口 |
醒能述 以文 |
C. 而钱不湿 |
博学 而笃志 |
D. 且秦灭韩亡魏 |
年 且九十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景泰 ①间, 吉安刘公宣 ② 代 戍 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 昼夜读书 厩 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右备容 臭
②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③师惊 异之
④ 及启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衾拥覆/ 以语使
B.久而 乃和/ 乃公也
C.当余 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 之作
D.足肤皲裂 而不知/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