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抗洪
(苏轼)徙知徐州 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 守犹不避涂潦 ②,吾侪 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⑥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筑墙用的夹板。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 决曹村 ② 官吏分堵以守
③轼 武卫营 ④尾 (zhǔ)于城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
(3)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大铁椎传(节选)
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饮辄尽 |
造:往、到 |
B. 衔 赋诗 |
觞:酒杯 |
C. 多力 射 |
善:喜欢 |
D. 不 不袜 |
冠:载帽子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亲旧知 如此 |
安陵君 许寡人 |
B. 黔娄 妻有言 |
吾妻 美我者 |
C. 人 其雄健 |
不 物喜,不以已蜚 |
D. 子灿寐 醒 |
民殷国富 不知存恤 |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但他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每当领会了书中的内容时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B.《五柳先生传》写法另具一格,着重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精神气质,语言洗练,内容看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
C.《大铁椎传》中,作者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位个性鲜明的奇人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之感。
D. 两篇行文不为所动开头都提到了"不知何许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传主的身世一无所知,便只好从侧面的角度写人叙事。
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②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5)用"/"为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里 |
高可二黍 |
B.奇山异水,天下杜 |
率妻子邑人来此 境 |
C.虽乘 御风,不以疾也 |
猛浪若 |
D.窥谷忘 |
寒暑易节,始一 焉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B.本文语言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
C.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全部运用侧面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水之"异"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摒弃和对真实自我的回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复杜温夫书(节选)
柳宗元
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斫 ①,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 ②?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 ③之。宜考前闻人 ④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慎 ⑤思之则一益也。庚桑子言藿蝎 ⑥鹄卵者,吾取焉。道 ⑦连而谒于潮 ⑦,其卒可化乎?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荆来柳,自柳将道连而谒于潮,途远而深矣,则其志果有异乎?又状貌魁然类丈夫,视端形直,心无歧径,其质气诚可也,独要谨充之尔。谨充之,则非吾独能,生勿怨。亟 ⑧之二邦以取法,时思吾言,非固拒生者。孟子曰:"余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而已矣。"宗元白。
【注释】①雕斫:刻意修饰文辞。②师法:效法。③一:当作一回事。④闻人:有名望的人。⑤慎:慎重。⑥藿蝎(huòshǔ):毛毛虫或土蜂。⑦道:途经。⑧亟:赶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行墨,快意累累 |
(拿,执) |
B. 考前闻人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 |
(应当) |
C.道连而谒于潮,其 可化乎 |
(死亡) |
D.走 门户,以冀苟得 |
(拜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 此奉答 |
亟之二邦 取法 |
B.途远 深矣 |
狼亦黠也, 顷刻两毙 |
C.亦不能明辨生 才致 |
作亭者谁?山 僧智仙也 |
D.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 人 |
真无马邪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认为写文章不论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都在于快意地表达,不一定非要考虑怎样去超过别人。
B. 柳宗元对杜温夫文章的点评,仅仅从疑问语气助词和肯定语气助词混淆的角度进行;他的回信对杜温夫的进步和成长帮助不会太大。
C. 柳宗元对那些遇到一两个知己,写了十几篇文章就去攀附权贵的人持严肃的批评态度。
D. 柳宗元以前辈的身份,转述庚桑子的说法,引用孟子的言论,其实也包含着他对晚辈后生的真切诫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不说 |
说:通“悦”,高兴,愉快。 |
B.请广于君 |
广:扩充 |
C.谓唐雎曰 |
谓:对……说;告诉。 |
D.长跪而谢之 |
谢:感激。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徒以有先生也 |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又何间焉 |
|
②望其旗靡 |
|
③惟荀罃之拔逼阳 |
|
④先备外援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孙仲谋之攻合肥 |
故克之 |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
此何遽不为福乎 |
C.此善于用气者也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D.渐就衰竭之故 |
故克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子城 ①西北隅,雉堞(dié)圮(pǐ)毁 ②,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幽阒 ④(qù)辽夐(xiòng),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 ⑤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 ⑥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锡《黄冈竹楼记》)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②雉堞圮毁: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毁坏。③平挹江濑: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④阒:静。⑤公退:办公归来。⑥第:只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下 (澈:清澈) |
B. 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
C.不可具 (状:描述) |
D.夏 急雨(宜:合适)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 而去/公退 暇 |
B. 岸势犬牙差互/待 酒力醒 |
C.潭西南 望人/人不知 不愠 |
D. 其境过清/不 物喜 |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渲染了一种凄冷冷落的气氛,表明了自己在官场上无所依傍的苦闷;"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写出了作者在小竹楼上观景的顺序:由远及近。
B.【甲】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和环境,寄托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自己怨愤抑郁和孤清悲凉的心境;其中虽因景美,获得短暂快乐,但字里行间却深蕴着忧伤。
C.【乙】文着意写竹楼之胜,江山烟云之妙,充满诗意画意,反映了贬谪生活中随遇而安、游于物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那种高洁的人生境界,在淡泊的生活情趣中也透露了对仕途坎坷的愤激与不平。
D.对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竹树,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消遣世虑之情"表现了【甲】、【乙】两文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 详其姓字 |
详:详细 |
B、 造饮辄尽 |
造:到 |
C、曾不吝情 去留 |
去:离开 |
D、不 戚戚于贫贱 |
戚戚:忧愁的样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 以为号焉 |
不 以物喜 |
B.亲旧知 其如此 |
其 真无马邪 |
C.既醉 而退 |
学 而不思则罔 |
D.无怀氏 之民欤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B.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C.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D.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
B. |
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
C. |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
D. |
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有删改)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叹曰:"此乃匡庐(庐山)第一景也,然由驿路至此,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迄今二十年,寂寞无继来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解释下列句了中的加点词语。
①其岸势 犬牙差互
②不可久 居
③以其境过 清
④ 既而周览屋壁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如鸣佩环 |
如至人间仙境 |
B.心乐 之 |
名利 之诱人也如此 |
C. 乃记之而去 |
此 乃匡庐第一景也 |
D.潭中鱼 可百许头 |
不 可知其源 |
(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只划一处)。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4)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译文:
(5)【甲】【乙】两文作者同为游览山水,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白居易感叹"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他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数:计算 |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图:谋取 |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资:资助 |
D.将军既帝室之胄 |
胄:盔甲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贤能为之用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思而不学则殆 |
D.信义著于四海 |
欲有求于我也 |
(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之后,虽然更有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勢,但刘备还可与他争胜。
B.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C.诸葛亮用汉高祖凭借荆州宝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向刘备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
D.刘备只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可夺取荆州、益州,时机一到便可北定中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3)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以书邀余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濯足于惠因涧 |
尝射于家圃 |
B.得支径上风篁岭 |
横柯上蔽 |
C.殆非人间之境 |
马之千里者 |
D.明日乃还 |
乃不知有汉 |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史记》)
【乙】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⑥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升。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布:昭示。⑥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1)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介胄之士不拜
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③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④天下无冤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胜败乃兵家常事 |
B.居无何 |
居功自傲 |
C.据法应流 |
据理力争 |
D.复断之以法 |
无价之宝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5)【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
或遇其叱咄 |
B.其间千二百里 |
其真无马邪 |
C.不以疾也 |
不以物喜 |
D.春冬之时 |
乃记之而去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6)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甲]
[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