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加点词。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 朝: 虽: 奔:
文言文阅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⑵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⑶造 饮辄尽 ( ) ⑷策之不以其道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 ) (2)两股战战( )
(3)欣然规往( ) (4)媵人持汤沃灌( )
(5)辍耕之垄上( ) (6)年且九十(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宠辱偕忘( ) ⑵乘奔御风( )
⑶无论魏晋( ) ⑷欲信大义于天下( )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2)箪瓢屡空,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
(3)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共32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
策之不以其道 ( ) 诎右臂支船 ( )
有布衣毕昇 ( ) 或凭或立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门外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汉语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功宜为王 | B.陈涉乃自立为王 |
C.大楚兴,陈胜王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3)屠暴起 《狼》
(4)小大之狱 《曹刽论战》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的意思,这句诗指路很远,要看到它的尽头必须要用尽眼力去看。 |
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萋萋:形容荒草孤独寂寞,十分荒凉的样子。 |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污染:本来指有害物质混入空气、土壤、水源等而造成危害,用在这个句子中说明这条道路很少有人走过。 |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延绵:绵延的意思,用在这里指这条路径绵长。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①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②,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③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④。”
【注】①豕:猪。 ②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③服田:驾牲口耕田。 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下列句中的“以”与“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B.何不试之以足 |
C.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 D.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下列对文段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
B.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
C.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
D.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告诉读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过矣 ②吾悯而诏子
③子乃反怒而弗答 ④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众宾团坐(同“座”)
B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C宾客意少舒(伸展,放松) 群响毕绝(消失)
D两股战战(大腿) 几欲先走(逃跑)
下列加粗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既而儿醒(不久,紧接着) 当是时(这时候)
B稍稍正坐(渐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
C妇拍而呜之(并列连词) 力拉崩倒(用力拉拽)
D于厅事之东北角(结构助词,的) 撤屏视之(代词,指屏障里面)
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运用反衬,以声衬静,加重了一家四口由醒复睡后的静谧气氛,为下文即将表现的大火蓄势,也加大了故事情节的曲折与波澜。 |
B.结尾又用“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与第一段照应,并以道具之简单,反衬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写听众的反应,他们如临火灾现场一样,虽然很害怕,但仍然能把持自己,所以急于要逃离现场。 |
D.全文围绕“善”字展开,抓住表演者和观众两个方面,通过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烘托。 |
翻译下列句子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注:“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②久而益敬
翻译下面的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请你分析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答语的巧妙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10分)
超然台记(节选) 苏轼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皆疑余之不乐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③之计。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背:远离。②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③苟全:大致完备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是( )②适( )
翻译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刚任职之时,面临的是怎样的现实状况?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所叙之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