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阅读下面选文【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⑤,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⑥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道》【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闲。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从此。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选贤与能( ) ②是谓大同( )③ 或请重法以禁之( ) ④去奢省费 ( )下列“为”的解释与“民之所以为盗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翻译下列句子。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上与群臣论止盗【乙】文中的“海内升平、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中的哪句话?【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解释加点的字。①虽有千里之能(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才美不外见( ) ④执策而临之(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较阅读甲乙二文,完成8——15题:【甲文】 曹刿论战 (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齐师败绩( ) ⑵再而衰( ) ⑶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⑷面刺寡人之过者(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翻译: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鲁国长勺之捷与齐国“战胜于朝廷”皆得力于“智臣”,请结合选文,分别简述曹刿和邹忌的智慧表现。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全文以 为线索,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把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同样写山,同样写水,说说甲文的水与乙文夏季的江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甲文水的特点: ;乙文夏季江水的特点: 用斜线按朗读节奏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能说说甲文作者隐含在文中的感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