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杀(lù)(yǎ)然失笑 B.(xián)熟深(wù)痛疾
C.(fěi)红万恶不(shè) D.消(mǐ)大(tíng)广众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郑重指出,马方要继续向中方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情况,并根据新情况进一步扩大、明确搜寻范围,加大搜寻力度,尽早给失联飞机乘客家属一个交代。
B.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来的。
C.尽管这只是一次演练,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成功开通。
D.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教材,必然导致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其林。

A.缘:沿着 B.鲜美:鲜艳美丽
C.异:惊异,诧异 D.穷:尽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画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那一次的一点小误会,他俩到现在还别别扭扭。
     同学们怎样批评他,他爱迟到的毛病一点没有改。
③这期“英语广播讲座”     能给人很大帮助,是因为他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有什么困难,大家都可以帮助你解决,你还有什么顾虑呢?

A.为了尽管之所以不论 B.为了尽管所以既然
C.因为不管所以既然 D.因为不管之所以不论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北京阅读季依托北京深厚的出版文化资源,面向全国征集在北京举办全民阅读推广的活动资源。这一号召得到出版机构热烈响应,已经有超过200多家出版机构报送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信息。
从4月起,范曾、肖复兴、张维迎、梁晓声、涂子沛、林夕等名作家将陆续出现在北京阅读季“百姓大讲堂”系列活动中。《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绘本家宫西达也、孤独星球(LP)作家团等将出现在国际阅读交流系列活动中。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曹文轩、秦文君、卢勤、葛竞、吴甘霖、伍美珍、安武林等人将进入中小学校园和社区。
本届北京阅读季活动不仅有名作家讲座,还有亲子阅读游戏、电影与阅读分享会、音乐与阅读分享会、数字阅读免费体验等形态。届时,各大网站和北京阅读季官网将定期刊登活动信息并举办各类线上活动,方便广大市民参与。

A.北京阅读季,面向全国邀名家。
B.众多出版机构,力挺北京阅读活动。
C.名作家云集北京,活动精彩纷呈。
D.北京阅读季,专打亲民牌。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注】①豕:猪。 ②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③服田:驾牲口耕田。 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下列句中的“以”与“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何不试之以足
C.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D.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下列对文段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B.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C.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D.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告诉读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矣             ②吾悯而
③子反怒而弗答      ④吾不知服田必以牛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说说首句中“杨柳”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否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相同?请作简单分析。(2分)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人们到现场救援时,总会寻找一个东西,那就是“黑匣子”。“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飞机各机械部位和电子仪器仪表都装有传感器与之相连。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语音对话和两小时的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况、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时间、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用时通过解码,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②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能在1100℃的烈焰中经受30分钟的烧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数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条件中安然无恙。但即便如此,有些空难中黑匣子仍然遭到损坏,所以国际航空机构又规定了更严格的黑匣子标准,它的记录介质也从磁带式改进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类似于计算机里的存储芯片。
③为便于人们搜寻,黑匣子常被涂上鲜艳的桔黄色。或许人们觉得它里面存储的信息对飞机事故的鉴定意义太过重要,所以就给它取了这样一个非常神秘的名字——“黑匣子”。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说说本文段主要介绍了黑匣子哪几个方面的情况。(3分)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②真正有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有删改)                           
文段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结合文意,说说“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的含义。(2分)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文章首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请说说第②段“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加点的“拙劣”、“坦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根据课文默写。
(1)纤纤擢素手,               。(《古诗十九首》)
(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4)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5)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7)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8)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9)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达与交流(共6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们的作文,让语文老师高华云犯了愁,不知如何评判。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可大家的理想不再“高大上”,变成了“美食家”“吃货”,有的甚至想当“土豪”。
请对此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忧伤的情思,是一种孤独的守侯,是一种精神的牵引……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成长体验,充实了我们的人生。
请你以“成长需要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XX”代替。

来源: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