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 “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中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B.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环境脆弱和生态破坏
C.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
D.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各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资源有

A.石油 B.铁矿 C.水能 D.太阳能

乙区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大气污染导致土壤盐碱化 D.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①开矿        ②人口增加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燥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
D.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且多暴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小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

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各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里海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土地
D.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