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读 “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暴雪 | B.沙尘暴 | C.咸潮 | D.赤潮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
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作用 |
C.流水沉积 | D.风力沉积作用 |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中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
B.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环境脆弱和生态破坏 |
C.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 |
D.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各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 B.乙地区沙化 |
C.丙地区荒漠化 |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资源有
A.石油 | B.铁矿 | C.水能 | D.太阳能 |
乙区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
C.大气污染导致土壤盐碱化 | D.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 |
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①开矿 ②人口增加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燥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⑤ |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
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
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 |
D.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且多暴雨 |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小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风化作用 |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 B.气候变暖 |
C.排水造田 | D.黄河来水量减少 |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
B.气温日较差增大 |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 |
D.河流流量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