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屿,也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崇明岛前景发展目标不相符的功能定位是

A.生态人居岛 B.钢铁都市岛
C.休闲度假岛 D.绿色食品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B.GPS C.GIS D.GPRS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扩大灌区面积 B.全球气候变暖
C.完善排灌系统 D.降低地下水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针对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地区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10人,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地最适宜大规模发展( )

A.谷物种植 B.乳畜业
C.花卉园艺 D.糖料作物种植

乙地区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泥石流
C.沙尘暴 D.洪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A.坡度5°,坡向西北坡 B.坡度15°,坡向南坡
C.坡度40°,坡向西南坡 D.坡度50°,坡向东南坡

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毁林开荒 B.城市建设
C.修筑公路 D.旅游开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双选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R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各题。

据资料可以推测,1980~2010年R河流域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四位同学针对如何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整治措施,其中较合理的是
甲同学:T-R河段西侧坡修建梯田,东侧坡植树种草
乙同学:T-R河段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植树种草
丙同学: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丁同学: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A.甲、丙同学 B.甲、丁同学
C.乙、丙同学 D.乙、丁同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河流许多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

A.人工裁弯取直 B.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
C.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D.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该流域上游地区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

A.石质荒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水土流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图为中哈石油管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区域是重要的棉花产区,其生产过程中用水不当可能给当地环境造成影响是

A.河流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萎缩
B.造成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沙化、荒漠化
C.灌区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D.增加水汽蒸发,改善气候环境

有关中哈输油管道线路及其建设的意义,正确的是

A.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使中国供油线路更安全
B.获得短期较快的原油供应
C.运量大,连续性强,占地少
D.建设周期短,运输过程中耗能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③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位于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

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间环境
C.缓解海水入侵 D.提供生活水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