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资源充足 B.人均耕地广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发达

图中各商品粮基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洞庭湖平原水土流失 B.鄱阳湖平原森林锐减
C.松嫩平原气候变暖 D.三江平原湿地萎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带森林带是人类和动物最好的生存地方,是世上一切生命都向往的地方。下面有关温带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部、欧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B.南半球因温带范围大陆很狭小,温带森林面积很小
C.亚欧大陆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寒冷降水少,不适于温带森林的生长
D.亚欧大陆西部,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温暖,冬季比大陆东岸暖和,降水四季分配均匀,非常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乙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甲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D.乙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有关L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L湖水位变化最大的是北部
B.L湖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
C.L湖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
D.L湖水位近年来有不断下降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年降水量200mm—400mm的地区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锐减 D.大气污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资料。

农产品种类
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年增长(%)
 
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三位)
出口额
(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比重(%)
果蔬及制品
32.1
31
日本
91.5
18.7
水产品及制品
27.1
29.1
东盟
74.6
15.3
谷物
1.1
-12.7
美国
57.8
11.8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域广阔,劳动力丰富,水产捕捞、养殖、加工发展迅速
②农产品出口向结构升级、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谷物多出口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
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谷物产量降低,出口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国出口至日本的果蔬及制品多于至美国,其原因是(   )
①中日两国气候差异显著                   ②中日两国距离较近
③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④日本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问题。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耕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乙、丙、丁四耕地中,灌溉条件最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据图回答问题。

造成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大气环流

两省区共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台风 B.洪灾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针对两省区共同的环境问题可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是(   )

A.固沟护坡保塬工程 B.退耕还林还草
C.发展小水电 D.大力调整三产结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

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输送火电为主的是(   )

A.北通道 B.中通道
C.南通道 D.北通道和南通道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陡坡地修梯田
C.全部发展耕作业 D.全部发展畜牧业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推断乙地(   )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
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
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将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链条长的项目优先在区域内布局建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东营市的区位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交通便利
B.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交会地带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
D.毗邻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市场广阔

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发展步伐
B.退耕还林、划区放牧、工程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C.配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应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钢铁等工业
D.发展核电等新能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色林错湖流域和该湖面积曲线、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色林错流域(    )

A.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2003年至2008年,色林错湖及流域内出现的变化是(    )

A.湖泊面积增大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流域面积增大 D.冻土覆盖率增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海拔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增多          ②汇入支流增多     ③冰川融水增多
④湖泊补给增多      ⑤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

A.600~1000公里 B.1000~1500公里
C.1500~1700公里 D.1700公里以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