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
①宗法观念 ②忠孝观念 ③等级观念 ④宗教观念 ⑤尊卑观念
A.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文化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喜爱那根链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
D.东亚的发展既吸取了西方文明,又继承了儒家文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8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4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
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
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 |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
C.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 | D.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C.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