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校名称的沿革,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和教育信息是( )
1904—1943年 |
上海工部局华童中学 |
1943—1945年 |
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
1945—1956年 |
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
1956—1984年 |
上海市陕北中学 |
1984—1999年 |
上海市晋元中学 |
1999—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
A.①②③④ B.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1)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2)颁布《义务教育法》 (4)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1)(2)(3) | B.(2)(3)(4) | C.(1)(2)(3) | D.(1)(3)(4)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科教兴国 | B.百家争鸣 | C.百花齐放 | D.“文化大革命”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 B.②③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④①②③ |
“1978年春天,27多万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 B.③①②④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B.科教兴国 | C.启动“希望工程” | D.尊师重教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
“有教无类。”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当仁不让于师。” |
(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
材料二 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
学校数(单位:所) |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
1949年 |
27476 |
66 |
41 |
193 |
3.89 |
1.77 |
1998年 |
34480 |
4635 |
303(含民办高校) |
951 |
571.5 |
51.4 |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有关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邓小平为北京景山中学的题词 |
B.该题词时间为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 |
C.反映了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
D.该题词的内容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