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
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
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有人说:少年周恩来就十分崇拜孙中山在民国元年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张。
世纪之交,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确立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2012年6月7日上午,在江苏南京文枢中学一考场外,一位名叫汪侠的83岁白发老翁十分惹人注目,原来他有数十年的“高考情结”,12次体验高考,见证55年高考变化,那么让老人如此心动的高考也因“文革”而一度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对下列一组同一主题图片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
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 |
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 |
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据《中国教育》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 |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 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下列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局面 |
B.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人才断层局面 |
C.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
D.高等院校升学考试制度得到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