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取材于
A.传统戏曲 | B.辛亥革命 |
C.近代城市生活 | D.抗日战争 |
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A.长跑马褂 | B.西装 |
C.列宁装 | D.“干部装” |
山西大同的传统婚俗极具三晋特色,婚俗仪式繁琐复杂。l914年,北平(今北京市)至绥远(今呼和浩特市)的平绥铁路修竣通车,其中大同县至口泉镇一段铁路长达34里,贯穿大同境内。大同婚俗遂为之一变:“删旧习之繁重,行文明之结婚。”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是( )
A.以铁路发展为基础 | B.以铁路沿线为中心 |
C.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 D.以西方模式为主流 |
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这些情况( )
A.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
B.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 |
C.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
D.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 “飞船” 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这反映了( )
A.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B.《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 |
C.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 |
D.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
1915 年北洋政府制定的《民律亲属编草案》规定:夫妻不和谐,两愿离婚的,应准子离婚;受虐待、受重大侮辱、遭恶意遗弃或发现对方重婚者.都可提出离婚。这些规定( )
A.反映了北洋政府大力倡导婚姻自主 |
B.使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有了法律保障 |
C.说明了北洋政府重女轻男意识严重 |
D.有利于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逐步实现 |
“铁路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行蒸汽机车的铁路最早出现在美国 |
B.火车为世界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
C.19世纪早期中国掀起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
D.“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地铁开始运营 |
在中国近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他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A.长跑马褂 | B.西装 |
C.中山装 | D.列宁装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使奢靡之风逐渐盛行 | B.有利于生活习俗西化 |
C.淡化了传统等级观念 | D.社会上交际活动增加 |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
C.文学革命的影响 |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是( )
A.当时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
B.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
C.当时的服饰可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
D.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 |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