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项不适合(    )

A.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革命发展 B.农民运动的高涨
C.国共合作形成 D.民族主义成主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山西乡绅曾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    )

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
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

A.政党政治确立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下列属于“亚东开化中华早”的是(    )
①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工业
②戊戌变法宣传君主立宪制
③清末“新政”创办新军
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对下列哪一思想的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表明

A.对《临时约法》的失望
B.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不满
C.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D.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