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对材料中探索的新世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探索未知的新航路 B.探索人的情感与价值
C.探索自然的奥秘 D.探索否定《圣经》的新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16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
“基督徒应当听劝,努力跟从他们的头基督,经历痛苦,死亡,和地狱。”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做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与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下列关于二者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B.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C.集中于社会上层领域
D.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

A.《圣经》 B.教皇 C.教士 D.繁琐的宗教仪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
C.民主政治,蒙味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无神论者让•梅叶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的信条,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即正直、诚实和自然地正义的法则,而不要空谈骗子的神话,不要空谈信徒的偶像崇拜经验。”下列对此观点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   

A.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