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对材料中探索的新世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探索未知的新航路 | B.探索人的情感与价值 |
C.探索自然的奥秘 | D.探索否定《圣经》的新教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除井田,民得买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
A.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
C.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
D.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
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 )
A.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 B.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 |
C.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 D.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作为新旧两个时代的中间环节、中间阶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新旧时代都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
B.两者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
C.两者都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 |
D.两者都为反对封建神学体系作出了贡献 |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 B.韩非 | C.墨子 | D.荀子 |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_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______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