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
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 B.荷兰、法国、葡萄牙 |
C.西班牙、荷兰、法国 |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
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这位君主是
A. | 彼得一世 | B. |
康熙大帝
|
C. | 路易十四 | D. | 明治天皇 |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其意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宗教原则 |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 )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 天行有常 | B. | 人性本恶 | C. | 礼法并用 | D. | 民水君舟 |
观察下图,图二与图一服饰的不同是
《掌衡武士》 《北魏文官俑》
A.孝文帝迁都的结果 | B.民族融合的结果 | C.经济发展的 | D.实施均田制的结果 |
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 ③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 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