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主要是为了

A.全力进行三大战役,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扫清与苏联结盟的障碍,巩固新生革命政权
C.断绝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割断旧的外交传统,摆脱半殖民地政治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
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精神”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中所呈现的史实和结论逻辑关系符合史实的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关系的建交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出访前的前一个月反复告诉苏联人,他希望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以替代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之间的条约。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较量后,苏联终于做出巨大让步,同意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当的是

A.体现了“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不利于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C.苏联的让步有基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
D.中苏结盟有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但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

A.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
C.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