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级文综试卷(全国Ⅰ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雅尔塔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发起组建东盟 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我国政府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这说明

A.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B.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
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指出:“所谓‘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在建国之初,虽然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些多边外交活动,但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多边外交活动的范围有限,影响也不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中国的综合国力有限
C.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劣
D.中国受“左”倾思潮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学生在一节探究课上,老师给出一份文字投影,当年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

 
A. 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外交政策的成熟              D.外交的重大突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