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以下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变化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留学生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流学生主要流向苏联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④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经历了向美国、日本、苏联和世界各国学习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为主题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 60 周年 纪念活动系列会议 19 日在雅加达开幕。关于 60 年前的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
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
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下列国家承认这一原则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苏联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朝鲜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为此,周恩来提出了(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韬光养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照顾那些仍未跟上对外政策变化的顽固分子,《纽约时报》的封面用红字印着“红色中国”,但也用小号字提到了人民共和国;封底是赖思顿(《纽约时报》副社长)和周恩来并肩而坐,正在商谈政策。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材料中的“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 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B.“一五”计划的特点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