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0日晚与法国总理瓦尔斯在国家博物馆共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闭幕式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表示,中法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唯心相交,方成其永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65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中法关系新的历程
B.李总理的讲话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的补充
C.“唯心相交”是指我们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坚持唯心主义
D.中法深交有利于多极化进程的加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独立自主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另起炉灶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B.“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D.“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其主要背景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精神”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沃土中。以下不是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的是(  )

A.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B.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摄伏谩以取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示材料为某次国际会议后发布的公报(部分),据此推断此次会议为(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59年春天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起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在接见外宾时,突然把话题引向不怕鬼的话题:“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呢?”这里的“鬼”指 

A.国内的左倾错误
B.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C.国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
D.国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推行不结盟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