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在(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A.不结盟原则 B.睦邻友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

时间
建交国家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睦邻友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60年至1969年,外国在我国领馆以及我国在国外设立领馆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① 我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
②“左倾”错误影响外交工作
③西方国家对华均推行政治封锁
④“求同存异”方针没有得到亚非国家认可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世安在《世界当代史》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这一外交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大大促进了亚非拉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这一“原则”是指(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缓和了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出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确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这反映出会议的主题是(    )

A.反殖反霸合作 B.构建政治同盟 C.争取经济独立 D.实现区域合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